2018年上半年中國的煤炭市場是一個很值得去深入探討的市場,其中出現了許多往年不見的現象。
一是在春節期間,這個中國煤炭市場最淡的時段里,煤價達到了峰值,有直沖800元/噸(5500大卡)的趨勢,國家有關管理部門不得不在煤炭下水港采取了嚴格的限價措施,止住了煤價非理性上漲。
二是進口煤成了調節國內市場的重要手段,去年三季度煤價大幅下跌,國家收緊了對進口煤的控制,于是煤價開始止跌回升。今年4月底國家又放松了進口煤的控制,煤價就開始回落。
三是煤炭運輸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汽運煤被徹底禁止,煤炭運輸實行全面的“公轉鐵”之后,煤炭供應的靈活性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因此煤價演變的時間延長。
四是煤炭的價格指數對市場的影響明顯加大。目前中國煤炭市場流行著許多各種各樣的價格指數,在增加市場透明度的同時也助推了價格變動的幅度和速度。像山西汾渭能源發布的CCI指數,在每日發布時,極大地推動了市場價格的變動。在改為每周發布后,市場就相對穩定了。
五是由于煤炭期貨市場的活躍,致使沿海下水港口的煤炭市場的性質發生了改變,由保證供應的現貨市場變成了金融投機市場。
六是以電商為代表的各路資金的介入增強了沿海港口煤炭市場的投機性。這種投機性給煤炭的供需雙方的心理都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可以說今年上半年中國煤炭既不是政策市,也不是供給市和需求市,而是心理市。
七是大型煤炭企業的行為成了影響市場價格的主要因素。春節以后煤價高燒不退,大型煤企主動限價,主動增加長協煤的兌現率后,煤價開始止漲回落。目前環保檢查結束,各地煤礦陸續復產,加之水電發力,煤價出現了大幅回落的勢頭,但只要大型煤企穩住,煤價的回落幅度將穩定在有限的范圍之內。